close

  “您好,這裡是‘工商局’……”哈爾濱工程大學啟航活動中心210室的門口,四五個身著正裝的年輕人正忙著講解流程、遞材料……,230多平方米的“辦事大廳”里,“工商局”、“稅務局”等職能部門的桌子擺成一排,同學們有的咨詢,有的填表,井然有序。
  在這裡忙前忙後的,不是真正的“公務員”,而是哈工程大學生創業聯盟的學生幹部,他們正在指導剛剛入駐這個創業實訓平臺的新公司辦理註冊手續。
  2009年5月,哈工程大學生創業聯盟成立。不到5年裡,這裡已經走出15家實體公司,孵化100餘家虛擬公司,所屬公司的年營業額已達300萬元,一些公司在校園內已是家喻戶曉。
  “原來註冊實體公司這麼多學問,在各‘部門’走了一遍,比上了一趟專業課還充實”,千百度工作室負責人李強感慨地說。
  創業聯盟是由校團委指導,學生自主管理、自主運營的一個虛擬公司群。聯盟為各公司發放“虛擬營業執照”,提供小額貸款作為虛擬運營成本,併為創業團隊配備必要的電腦、桌椅等辦公設備。通過降低學生的創業成本,幫助公司高效運轉。
  創業聯盟成立至今,有一些發展較好的公司有了註冊實體公司的想法,但是面對複雜的手續,一些公司的負責人選擇了放棄。“為了讓創業聯盟真正起到實訓功能,我們設置了辦事大廳。”校團委書記史波說:“公司負責人必須經歷公司註冊業務操作流程,從而弄清各環節之間的聯繫,為以後實體註冊積累經驗。”
  作為創業聯盟幕後的支持者,校團委與各個公司“共進退”。創業聯盟主席李海鵬介紹說:“在團委的支持下,創業聯盟形成了比較完備的孵化體系,即公司招標、公司入駐、虛擬註冊、發放執照、考核監管、資金扶持、導師培訓等。”
  在創業成功的大老闆面前說學生子公司的成功,拿一個每月最多3萬元利潤的虛擬公司和一個每年有上千萬元效益的實體公司相提並論,可能會被人笑話。但是,創業聯盟孵化的虛擬公司的確走在了校園創業成功的道路上。他們說:“生活中處處是商機,只要你努力,就能創造出財富。”
  戰一方的創業想法,來自大一剛入學時一段團購籃球服的經歷。“可能是因為生意太好了,所以店老闆很‘牛’,不管買多少件都是‘一口價’,這讓我很反感。”後來,他發現很多地方銷售的籃球服比校園店鋪里的便宜,而且批發經營還有不小的利潤,於是就做起了銷售籃球服的生意。
  2013年9月,戰一方收穫了第一單生意——一些同學購買了幾十件籃球服,他一下子就有了800多元收入。如今,戰一方的稻草人工作室已經和多家服裝廠建立起了合作關係,定期到工廠批量加工校園團體服、院系服裝等,純利潤從3月的3000元增加到如今的月均兩萬餘元。雇員月薪最高已達3000元。
  在啟航活動中心實體創業區“小不點”生活館里,張麗娜在熱情地接待顧客。雖然已經聘用了8名學生來打理店里的生意,她還是喜歡親自接待顧客。“我很享受這種與人交流的方式,能幫助大家選到合適的禮品,我覺得特有成就感!”在讀工科博士生、黑龍江省優秀畢業生、中國高校傳媒聯盟主席團執行主席……這一系列光環背後,她更珍惜“CEO”這個稱號。
  “‘小不點’生活館之所以叫‘小不點’,是因為剛剛成立時確實很小——180元起家,一個借來的小柜子,稀疏地擺放著一些化妝品。”5年前,張麗娜挨個寢室推銷商品,每天晚上為小小的盈利興奮不已。如今,看著“小不點”生活館滿牆的獎狀和“經營管理標兵”的流動紅旗,張麗娜心中對聯盟有著說不出的感激之情。
  “大四下學期,我和3個室友想一起做些有意義的事情。恰逢聯盟成立,我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參加了競標。聯盟不但沒有嫌棄我們項目小、技術門檻低,還為我們解決了辦公場地、營業場所,我們很幸運。”張麗娜說。
  “當我們為製作柜子的2000元費用愁眉不展時,創業聯盟為我們提供了無息貸款,而且可以分期償還,為我們這個初創期的小店‘扶上馬,還要送一程’”。張麗娜說。如今,“小不點”的經營範圍,已從單一的化妝品逐步擴展到禮品、飾品等項目,營業場所也逐漸擴大到30多平萬米的獨立場地,年營業額30餘萬元。
  大學生“虛擬註冊、實體經營”的創業活動,有助於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提升團隊協作、自我管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使大學生提前認知企業文化,實現同市場所需人才的無縫對接,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為學生實體創業成功打下堅實基礎。這個創業平臺的建立、擴大、完善,對學生創業能力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原標題:大學生創業聯盟讓創業從校園起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c81vclcn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